【地評線】瞭望評|為什么要在全社會進行“國家安全教育”?
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yǎng),持續(xù)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或許有人會疑惑,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大事”,與我們個人有關系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國家安全有個更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局勢急劇變化。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傳統(tǒng)的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國土安全外,國家安全早已擴展到經(jīng)濟、社會、網(wǎng)絡、生物、生態(tài)環(huán)境、糧食等各個領域,數(shù)據(jù)安全、生物安全等非傳統(tǒng)安全正在大量涌現(xiàn)。
比如在經(jīng)濟安全上,我們有可能遭遇跨境投資風險、金融詐騙。網(wǎng)絡安全方面,我們隨手分享的一張照片、一條定位,有可能成為不法分子竊取國家機密或公民信息的突破口。文化安全方面,不良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更加隱蔽,等等。
真實案例更有說服力。在國家安全機關公布的一起案例中,某機場航務與運行管理部運行指揮員吳某某就是因為在二手閑置平臺上暴露了個人工作崗位等敏感信息,被境外間諜組織代理人盯上,以金錢利誘其提供政府機關重要人員行程信息。吳某某借此先后收取間諜經(jīng)費26000元,泄露的信息涉及1項機密級、2項秘密級國家秘密,最終獲刑13年、被剝奪政治權利4年。
可以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空間日益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構實施竊密活動的主戰(zhàn)場,他們通過網(wǎng)上勾連策反、遠程網(wǎng)絡攻擊等方式,想方設法竊取我們的國家秘密。
不僅如此,據(jù)國家安全機關分析,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將我國黨政機關、國防軍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駐外機構人員視為重點關注對象,且近年來更逐漸將目光投向我國青年群體,假借交流調研、咨詢服務、兼職招聘等理由,主動貼靠,通過感情拉攏、攀拉利誘,甚至栽贓脅迫年輕人為其從事涉密資料搜集等間諜活動及其他違法行為,危害國家安全。
比如,去年某地國家安全機關就發(fā)現(xiàn),境外間諜利用虛擬定位軟件勾連某涉密科研基地附近的高校學生,以“交友”和“招聘兼職”的名義誘騙學生拍攝、發(fā)送該基地照片。在國家安全機關近期破獲一起重大間諜案件中,郝某在國外留學辦簽證時,某國間諜情報機關工作人員主動要求為其提供簽證幫助,還熱情請他吃飯、安排兼職工作。郝某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策反后,按外方要求打入我中央某部門,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涉及中央某部敏感項目及內部人員情況,最終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這些案例觸目驚心,也讓我們更加清晰感受到,一些看似平常的行為,也可能潛藏著危害國家安全的巨大風險,國家安全并非遙遠的“諜戰(zhàn)片”,它可能就藏在一條短信、一張照片里,甚至是菜市場的柴米油鹽、朋友圈的隨手轉發(fā)上。
由此可見,國家安全,是“大安全”時代的全民命題。它既需要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布局,也依賴我們每個人的“微力量”。
守護國家安全,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不妨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維護國家安全融入日常、見于行動。比如在思想上,不做事不關己的看客,而是積極參與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對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辨別能力,發(fā)現(xiàn)間諜行為,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在工作生活中,嚴守紀律規(guī)矩,做好信息安全和秘密保護,不參與任何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比方不在網(wǎng)絡上暴露本人證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的物品,不隨意拍攝傳播涉密工作場所環(huán)境,不定位標記涉密工作單位地理位置。不使用圖文識別、語音識別應用或小程序拍攝、記錄、識別國家秘密和內部敏感信息,等等。
我們尤需明白,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每年只有一天,而維護國家安全每時每刻都不能停止。
- 【地評線】紫金e評:加快建設文化強國 在復興之路上走得更加自信2025-04-16
- 【地評線】荔枝網(wǎng)評:“連續(xù)8個季度超10萬億元”彰顯中國外貿強2025-04-16
- 從柴米油鹽里看到幸福刻度2025-04-16
- 以實招抓春招,搭“就”青春樂“業(yè)”舞臺2025-04-16
- 激活消費新動能,讓“購在中國”既有煙火氣又有國際范2025-04-16
- 千里“鹿緣”續(xù)寫生態(tài)篇章 江蘇大豐麋鹿首次遷徙天津七里海助力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