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海陵撂石鎖
泰州市檔案館藏有兩份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系2015年海陵石鎖傳承人王秉榮捐贈。同時捐贈進館的還有他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世界吉尼斯挑戰(zhàn)大會上,創(chuàng)下紀錄的戰(zhàn)物——40公斤石鎖,以及部分珍貴的活動照片。
左:2014年王秉榮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證書
右:2015年王秉榮打平自己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證書(泰州市檔案館藏)
撂石鎖是一種古老的武術功力項目,相傳產生于隋唐,盛行于清道光年間,起源于軍中,流行于民間,不僅是軍中兵士的訓練方式,還是武舉考試的項目。建炎4年(1130),岳飛任通泰鎮(zhèn)撫使兼泰州知州,率部在泰州地區(qū)抗擊金兵南下,駐軍期間曾以石鎖練兵,后流傳民間,作為強身健體之用。明朝初年大量江南移民遷入,帶來江南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也包括撂石鎖,因此撂石鎖具備了剛柔相濟的特點。清乾隆年間,泰州劉榮慶、劉國慶兄弟獲武狀元,其家鄉(xiāng)至今保存著練功石。在民間,習武風氣更盛,涌現出一些撂石鎖高手,不斷影響傳承一代代泰州人。
清代武狀元劉榮慶曾用練功石(姜堰區(qū)博物館藏)
石鎖運動是傳統(tǒng)民間體育項目,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中屬于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類。習練者常常運用石鎖進行握力、腕力、臂力及腰、腿部力量的訓練。練石鎖主要通過抓舉和擺舉等舉法,正擲、反擲、跨擲、背擲等擲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頭接等接法組成各種各樣的花色動作,可一人單練,也可雙人對拋練習,競技時兩人、三人不等,表演講究高、飄、正、穩(wěn)、活。
海陵撂石鎖集中分布于海陵區(qū)以及周邊姜堰區(qū)、高港區(qū)、興化市、泰興市、靖江市等地。泰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xiāng),里下河門戶,商貿繁榮,人文薈萃。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使各類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匯聚于此,石鎖運動也在這里得以傳承壯大。
王秉榮原為廚師,上世紀九十年代取得特二級證書,因長期被慢性結腸炎困擾,意識到健康身體的重要性,通過多年撂石鎖鍛煉,病治好了,由此也更堅定體育鍛煉的作用。于是,他帶動更多的人強身健體,廣泛開展撂石鎖運動,使之逐漸成為全民健身項目。
王秉榮多次在泰州舉辦全國石鎖技藝交流賽,并率隊在國內石鎖項目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在撂石鎖的普及推廣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率領石鎖協會會員、徒弟等深入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學校、軍營普及撂石鎖知識,展示表演活動,示范技藝,舉辦培訓班,吸引男女老少參加到撂石鎖運動的隊伍中,其中女子撂石鎖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女子撂石鎖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王秉榮創(chuàng)新開發(fā)“蒙眼拋鎖”“駕鷹劈叉”“雙龍戲珠”“犀牛望月”等動作。中央電視臺《體育人間》《人與社會》等欄目組先后來泰拍攝王秉榮的石鎖故事并播出介紹。
2014年7月下旬,王秉榮在意大利米蘭舉行的世界吉尼斯挑戰(zhàn)大會上,創(chuàng)下“40公斤石鎖,在蒙眼情況下成功拋接13次”的紀錄,成為我市首個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人。
2015年1月12日,王秉榮率海陵區(qū)石鎖協會的26位鎖友參加“吉尼斯中國之夜”節(jié)目的錄制,他以“蒙眼拋接40公斤石鎖13次”打平自己創(chuàng)下的 “蒙眼連續(xù)拋接重物最多”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6年,為進一步弘揚撂石鎖非遺文化,為廣大石鎖愛好者提供活動的場地和以鎖會友的表演基地,位于泰州學政試院東側、城隍廟西側的石鎖公園建成。
公園里用山東花崗巖鑿成的61噸巨鎖,上刻“金鎖祥泰”,寓意泰州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公園號稱“天下第一鎖苑”。
2021年泰州石鎖文化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2022年第二十屆省運會在泰州舉辦,石鎖文化陳列館成為泰州全民健身運動展示的窗口。
2021年6月,海陵撂石鎖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
江山代有人才出,獻禮江蘇省第二十屆運動會,兩名少年練成“花式石鎖”
海陵撂石鎖不僅讓全國觀眾領略了撂石鎖這一傳統(tǒng)體育運動的魅力,在迭代傳承里更為泰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風采。
來源:記憶泰州
編輯:湯晨潔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海陵|免費接種!水痘疫苗接種時間安排表公布2023-02-24
- 關注|央視聚焦泰州:光伏板下養(yǎng)“飛雞” 巧用土地富鄉(xiāng)村2023-02-23
- 人事|江蘇省省管領導干部任職前公示2023-02-23
- 時政|第三屆健康中國發(fā)展大會將在泰州開幕2023-02-23
- 時政|萬聞華督導食品安全和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2023-02-23
- 關注|泰州春季旅游市場“暖”意十足2023-02-23